所属系别
内容概述走进开封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跃鹏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块格外醒目的小黑板,上面密密麻麻...
走进开封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跃鹏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块格外醒目的小黑板,上面密密麻麻的写着公司的钒电池储能发展思路。
开封时代,一个从名字就能看出雄心的钒电池新锐,“打造钒电池领域的宁德时代”,张跃鹏在接受ESPLAZA长时储能网专访时称,“我们成立之初便有这样的愿景,将开封时代发展成为钒电池产业的龙头企业”。
1
钒电池新秀的成长简史
玩钒电池,技术是根基。开封时代作为一家成立于2021年5月的新入行者,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技术问题。
开封时代的前身是开封炭素公司426研究所,主要生产超高功率石墨电极,2019年,在研发电池双极板时,涉及液流电池领域,在和大连化物所的合作过程中,对钒电池的前景看好,决定进军钒电池市场。
2021年4月26日,开封市委、市政府和平煤神马集团相关领导赴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
2021年5月13日,开封时代正式注册成立。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张华民成为其首席科学家。
开封时代的研发团队从426研究所最初的3人小组,已发展至人数超过3位数,其中包括50多位博士、硕士,拥有的研发设备总值7000多万元,还拥有四千平方米精密实验室、300多亩中试基地、2.7万平方米生产车间,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团队已经形成。
张跃鹏介绍称:“开封时代围绕钒电池技术创新与突破,实现了电堆生产的智能化、低成本、规模化,掌握了三大核心部件的生产技术,自主研发、自主生产,且都已达成量产。”
从该公司二楼俯瞰开封时代智能化钒电池生产车间,其现代化的智能设备,在预先设置好的程序下,有条不紊地自行运转着。
据了解,开封时代已具备300兆瓦/年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产能;双极板方面,开封时代生产的产品已经销往同行业企业,与多家公司达成合作;质子交换膜方面,该公司目前规划了量产90万平米质子交换膜生产线,一期30万平米生产线正在试车,预计10月份投产。
另一厢,开封时代正加快市场业务拓展步伐。
2023年,开封时代建成了平顶山24MW/96MWh全钒液流电池安全生产保障储能电站项目;7月4日,开封时代签约榆中县300MW/1200MWh全钒液流独立共享储能电站项目;9月12日,开封时代与上海电气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张跃鹏说道:“针对用户侧储能,我们在着重培育储备项目;针动发电侧储能,我们在协同布局;针对电网侧储能,我们也在和央企、地方国企及电力公司协同谋划。”
目前,开封时代在河南省内紧紧围绕一些高耗能企业及工业园区做出相应的储能规划。省外,开封时代在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主要布局发电侧和电网侧储能,东南地区的市场布局则以用户侧储能为主。
2
少见的一家钒电池国企
“开放、包容、感恩、团结”,这些红色字样的标语在开封时代的办公大楼随处可见,张跃鹏在和ESPLAZA长时储能网的交流中也多次提到“开放”二字。
开封时代的控股股东及间接持股企业包括了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开封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开时国投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等国有企业。
如此看来,在钒电池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制造领域,开封时代还是头一家国有企业,即便将之放大到整个电化学储能领域,也不多见。
也正是背后国资的助力,开封时代才得已在不到8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签约、开工、投产的一系列大事件。
但在技术密集、快速发展的钒电池行业,在一般人看来体制机制上不够灵活的国企能否适应这一新兴市场要求的高效率、快节奏?
张跃鹏表示:“开封时代虽是一家国企,但公司在尽可能的市场化运作,管理层也给予了开封时代足够的自由发展空间,这也是其一大特点。”
3
巨大市场潜力下应加强合作
近两年来,液流电池正在从储能赛道的“边缘”走向舞台中央,热度飙升,吸引了一大波企业纷纷入局。
截至目前,据ESPLAZA长时储能网不完全统计,国内已有约40家液流电池相关企业,涉及钒电池、铁铬液流电池、锌溴液流电池、全铁液流电池、锌铁液流电池等。其中又尤以钒电池企业居多。
这些企业的涌入是否会造成钒电池行业的过度内卷?
从投标价格看,今年4月份,4h钒电池储能系统综合投标价格为3.5元/Wh左右;今年年中,6h储能系统综合投标价为2.8元/Wh左右;近期,4h钒电池储能系统综合投标价格已经降到2.8元/Wh左右,较5个月前下降了0.7元/Wh。市场竞争主体的增多是拉低投标价的一个因素。
但张跃鹏认为:“钒电池行业暂没有达到内卷的状态。大多数技术路线均处于商业化的早期阶段,培育市场、降本增效、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协同发展是当前的重点。”
张跃鹏预测:2024年,钒电池市场就会迎来爆发式的增长。虽然钒液流电池目前在储能市场的装机占比不足5%,但预计2025年其占比就将达到15%以上。
显然,钒电池市场的增长潜力是巨大的,张跃鹏表示:“当下,液流电池行业需要大家共同推动其健康向前发展,共同把每一家不同的技术、不同的上下游的供应链,做到极致,把自己的生产工艺和系统集成提升到更加可靠安全的状态。我们呼吁业内更多的开放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