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述当最后一道焊缝通过无损检测,当全站仪显示炉壳中心偏差精准控制在毫米内,中国二十二冶金结公司抚顺新...
当最后一道焊缝通过无损检测,当全站仪显示炉壳中心偏差精准控制在10毫米内,中国二十二冶金结公司抚顺新钢铁高炉低碳绿色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施工现场,响起了阵阵掌声,2#高炉第一代炉壳圆满完成安装,成为钢铁行业向“低耗、减排、智能”转型的生动注脚。
该项目位于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丹东路南侧,建筑规模5495.89平米,金结公司主要负责2座1400立方米高炉区域内的土建施工、钢结构制作安装,主工艺各个系统、相关配套设施及炼铁区域的原燃料供应、能源介质输配设施。该项目采用高压、富氧、高风温、大喷煤等先进的冶炼工艺,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原则,采用炉顶均压煤气全回收、高炉休风煤气全回收,热风炉自动烧炉、均压换炉等绿色低碳新技术,建成后,将降低高炉炼铁系统能源消耗,减少炼铁生产过程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实现高炉高产优质、低耗、长寿的目标。
精准空中对位锚定“核心坐标”
2#高炉第一代高炉直径12.312米,炉壳由五块组成,总重量28.86吨。由于高炉施工现场布置较为紧凑,且周围存在各种已安装的设备、钢结构框架以及其他正在施工的设施等,这使得高炉炉壳的吊装空间、操作范围和角度受到极大限制,按照理想的起吊路线和姿态进行作业,容易出现吊车与周边物体碰撞、吊装绳索被卡住等问题,增加了吊装的难度和风险。
针对吊装空间受限问题,项目团队充分考虑高炉炉壳吊装需求,合理布局施工现场,预留足够的吊装空间。同时,在制定吊装方案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吊车行走路线和站位位置,避免吊车与周边物体发生碰撞,在吊装前多次对吊车的作业范围进行详细模拟演练,确保吊装过程顺利进行。
高温熔铸坚守筑牢“绿色铠甲”
高炉炉壳由众多钢板焊接而成,且拼装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焊接工作,焊缝数量众多。在实际焊接炉壳过程中,焊工需要根据不同的接头形式选择合适的焊接方法与工艺参数,而焊接过程中又容易出现气孔、裂纹等缺陷,焊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炉壳的整体性能,增加了焊接工艺的复杂性与难度。
针对此难题,项目团队在正式焊接前,对不同的焊接接头形式和母材材质,进行详细的焊接工艺评定和试验,通过模拟实际焊接条件,对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焊层数等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组合,确定了最佳焊接工艺方案。同时,对焊接材料包括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耐腐蚀性试验等进行严格检验,确保焊接材料符合要求。焊接完成后对其焊缝进行无损探伤检测保证焊缝合格率达到100%,对其不合格的焊缝,按工艺规范进行返修,再进行二次检测,保证其焊缝符合规范标准,力保项目节点顺利进行。
织密防护网络稳固“生命防线”
由于2#高炉的作业施工面积狭小且存在交叉作业等情况,施工作业时容易发生安全问题。为避免安全风险发生,项目部根据施工现场不同作业环境和风险因素,为每位工人配备了如安全帽、安全带、防护眼镜等防护装备,同时安装了安全网、安全护栏等相应的防护措施,定期检查和维护防护用品的性能与使用情况,确保其能够正常发挥作用。同时,项目团队还建立了危险性等级评价风险数据库,每日更新施工进度对应的危险源清单,针对受限空间作业、交叉施工等高风险场景,实施“一岗一卡一策”战略,明确管控措施与责任人。与此同时,项目部每月还开展如火灾、泄漏、坍塌等不同主题的安全应急演练,训练团队快速反应能力;搭建事故体验区,让全体工人身临其境感受违章操作后果;开设“安全微课堂”,利用碎片化时间推送典型案例短视频进行线上学习,多维度织密项目安全“防护网”,确保项目安全有序施工。
炉壳落位的轰鸣渐息,却奏响了抚顺新钢铁低碳转型的新序章。这不仅是一座高炉的“成长印记”,更是二十二冶人锚定绿色智能化方向、践行高质量发展承诺的生动注脚。未来,随着项目后续工程稳步推进,这座钢铁巨构必将以更低的碳排放、更优的智能化水平,为区域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在钢铁工业绿色变革的浪潮中,书写属于二十二冶人的硬核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