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系别
内容概述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严川伟确认出席首届中国长时储能大会,将围绕《全钒液流电池及其储能...
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严川伟确认出席2023首届中国长时储能大会,将围绕《全钒液流电池及其储能产业发展》发表主题演讲。
严川伟,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辽宁科京新材料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1998年,严川伟进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历任研究室主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等职,自2021年任辽宁科京新材料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成立于1953年,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新创建的首批研究所之一,创建者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冶金学家李薰先生。经老一辈科学家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金属研究所现已建设成为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国内一流并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研究机构,是我国高性能材料研究与发展的重要基地。
辽宁科京新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5月,初期投资1.2亿元,主要解决我国能源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核心材料瓶颈问题,并长期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电池工程技术研究团队合作,在液流储能电池领域深耕20余年,是一家既懂材料更懂电池的专业科技企业。
2021年12月29日,辽宁科京新材料有限公司离子膜生产线的正式投产运营,填补了国内离子交换膜行业的空白。
20余年来,严川伟专注于液流电池技术研究开发,获专利权60余项,主持或负责973/863/重点研发计划课题3项、国家基金课题6项以及地方重点项目多项,主持制定行业标准1项。
严川伟现为能源行业液流电池标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关村储能产业联盟液流电池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国家钒钛产业联盟专家、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委员、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电化学专委会委员、四川省钒钛钢铁产业协会顾问专家、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常务理事等。
严川伟认为,钒电池属于现实、靠谱的大规模长时储能技术之一,也是距离产业化最近的技术之一。钒电池从技术和经济性上都已经达到了商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并且形成了产业链,挑战在于当前钒的市场与钒电池储能不相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