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今年月发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今年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明确“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等目标任务。
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战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2023年,我们锚定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目标定位,坚决扛牢“守井人”政治责任,承压奋进、克难攻坚,持之以恒提能力转作风,全力以赴补短板强弱项、极限思维防风险守底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十堰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蓝劲松表示:“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保水护水是十堰天大的事。2024年,十堰市生态环境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和市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坚定走好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十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决守住环境质量和环境安全底线,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2023年丹江口水库水质持续保持Ⅱ类,总磷浓度同比下降11%。27个省级及以上监测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26个,优良率96.3%,高于省定目标92.6%。茅塔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入选省级试点,5条经验做法入选全省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指引。建立28个县域、125个乡镇水质跨界断面考核评价体系。丹江口水库、圣水湖入选湖北省美丽河湖名单。
如何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十堰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科负责人张吉龙说,2024年十堰将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十堰市流域综合治理水环境安全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强化支沟分片包干排查整治行动,完成茅塔河小流域综合治理省级试点,全面推开8个县(市、区)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逐步实现从小流域治理走向全域治理。“一厂一策”推进污水收集处理提质增效,推进城区实施“厂网河一体化”管理。实施重点排污口整治提升行动,深化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强化饮用水源环境监管,深入实施黑臭水体整治,加强城区三大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和风险断面减排攻坚。做好重点入库河口和湖库水华风险防控、重点断面汛期水环境监管,推进落实《丹江口库区(十堰市)总磷控制削减攻坚行动方案(2022—2025年)》,进一步完善水环境质量生态补偿机制和联防联控机制。
2023年十堰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2.3%,PM2.5年均浓度29.0μg/m3,均排名全省第三,PM2.5同比下降12.1个百分点,改善幅度排名全省第一。
怎样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
十堰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环境科副科长张晗说,十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关键是切实落实《十堰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方案》,以减少重污染天气和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大气环境问题为重点,以降低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主线,大力推动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减排;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完善大气环境管理体系,提升污染防治能力;远近结合研究谋划大气污染防治路径,扎实推进产业、能源、交通绿色低碳转型,强化面源污染治理,加强源头防控,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2023年,全市土壤污染风险整体可控,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3个地下水国控点水质均优于V类,新增128个行政村完成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9%,年度提升1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针对2024年重点工作,十堰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科科长贺娴表示,十堰将继续围绕“控风险、防新增、去存量”加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督促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按要求完成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及“回头看”工作,深入推进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安全利用,加强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联动监管,有效管控污染风险,继续实施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深入实施《十堰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结合强县工程、乡村建设“六件事+”、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推动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质增效扩面,不断健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和监督管理机制,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到2024年底,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2.96%。